第114章 非常时期(2/4)

作品:《工程代号521

?”

老陈没有正面回答,转而问道:“你认为他能胜任吗?”

“这......,我可不知道,不过从他的学历和专业来看,也许差不多。”

陈耀华说的这位名叫郭新民的研究生,六十年代末本科毕业,是新时期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,师从国内著名的材料工程专家,毕业分配时听从其导师的建议,从西子湖伴来到天晨材料研究院,干部处根据郭新民所学专业,直接将其送到521工程指挥部。

第一次见到陈耀华,在一番交谈之后,郭新民高兴地说:“陈主任,久仰你的大名,我慕名而来,总算见到你了。”

老陈毫不在意地说:“我就是个基层科研工作者,我们这里又是小城市,哪有什么名啊!”

“陈主任有所不知,我的导师在我们读研期间经常提到你,他说你是这方面的国内顶级专家,既有真才实学,又是实干家,你们凭借自己的努力,在国内特种密封材料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,在我毕业分配的时候,他建议我到天晨材料研究院,尽量争取到你身边工作。”

“谬赞了!请问你的导师是......?”

原来,郭新民的导师在一九六五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,跟陈耀华有过一面之交,在那次会议上,陈耀华宣读了一篇关于材料的研究论文,受到与会者高度重视,会后,这位来自大学材料工程系的副教授找到陈耀华,两人进行过短暂的单独交流。

自那以后,因为工作太忙和后来发生的职工政治思想督导事件,陈耀华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席全国性学术会议了,不仅失去了跟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,也失去了跟大学材料工程系那位副教授的联系。

但是,大学材料工程系那位副教授,也就是后来郭新民的导师,却一直关注天晨材料研究院521工程取得的任何进展,他通过521工程指挥部发表在国内有关期刊上的研究报告,学术论文,或行业机构的成果汇编,了解陈耀华团队在材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的成绩。

那位导师非常钦佩陈耀华团队的工作成就,他认为521工程指挥部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,所以,当郭新民在毕业分配前夕征求导师的意见时,他向自己的弟子提出了建议,如果将来想在特种密封材料领域有所建树,那就去天晨材料研究院,在陈耀华身边工作,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。

郭新民到521工程指挥部正式报到的第三天,还没来得及对他的工作岗位做出安排,陈耀华和周玉明就出差参加全国订货会了,从会上的信息反馈情况来看,市场对300和400都有较大需求,老陈认为,如果把这两种产品都放在试验四组研制,不仅会丧失大好市场,还会让广大用户对天晨材料研究院很失望。

于是,老陈决定改变原来制定的科研计划,把400从试验四组分离出来,让新近分配到521工程指挥部的郭新民承担这一科研任务。

周玉明当然赞同老陈的安排,但他也有顾虑,“这个办法好是好,但仅靠郭新民自己,他如何承担科研任务?另外,他初来乍到,是否熟悉的衍生产品?”

“让人家承担科研任务,当然要为他配备人手,为了支持郭新民的工作,可以专门为他成立一个课题组。至于他对衍生产品的了解程度,等我跟他深入交流一次,看情况再说,只要他有志于这个行业,即使现在对衍生产品不太熟悉,咱们也有帮助指导的义务嘛。”

回到单位后,陈耀华跟郭新民进行了一次长谈,从职业操守,道德修养,到科研理念和高强度密封材料的国内外现状,以及发展趋势,谈话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广,老陈不仅想从谈话中了解对方的专业知识和对材料的认识程度,还希望通过这次深入交流,对郭新民的为人有所认识。

两三个小时的谈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工程代号521 最新章节第114章 非常时期(2/4),网址:https://www.bookcheng85.com/420/420749/114.html